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所

所长: 张桂勇   教 授

     邹 丽    教 授

     姜宜辰   教 授

研究所人员情况:

研究所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4人,高级工程师2人,助理教授3人。

教授:张桂勇、邹丽、姜宜辰、孙铁志、孙哲

副教授:孙雷、姜胜超、张之凡、金国庆

高级工程师:李海涛、裴玉国

助理教授:于宗冰、隋宇彤、苍玖阳

研究所概况:

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研究所主要从事的研究工作包括:海洋环境及海洋资源开发;高性能船性能评估及船型开发;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动力载荷研究;船舶水动力性能分析。

(1)海洋环境及海洋资源开发

Ø 海洋环境数据库及波浪预报

Ø 深海采矿智能装备研发

Ø 海上漂浮式风机设计及智能优化

Ø 矩阵转子式风电综合能源系统

(2)高性能船性能评估及船型开发

Ø 高速运输三体船

Ø 地效翼船

Ø 极地船

Ø 穿浪多体船

Ø 小水线面双体船

Ø 船舶运动智能控制

(3)海洋工程装备研发

Ø 海上超大型浮式平台

Ø 系泊载荷计算、试验、单点系泊

Ø 结构物出入水

Ø 跨介质航行器

Ø 水下爆炸毁伤与防护

Ø 水动力噪声及推进器噪声

(4)船舶水动力性能分析

Ø 水动力性能高效计算

Ø 拖曳水池试验

Ø 基于性能分析的设计优化

Ø 自主性能分析软件开发

Ø 高性能计算方法

研究所船模拖曳实验水池试验设备

试验设施

尺度及功能

试验功能

水池

160米*7米*4米

阻力试验

螺旋桨敞水试验;

自航试验;

耐波性试验;

规则、不规则波试验

斜浪试验

系泊试验

出水试验

入水试验

砰击试验

流场测量

拖车

自重13吨、最大速度8米/秒

造波机

20块造波板、最大波高0.4米、可以造规则波、不规则波、非线性波、碎波

螺旋桨敞水动力仪

推力最大量程200N,功率4kW

高速发射平台

高速垂直入水试验

随车水下PIV系统

2D3C PIV 探头,高能量双脉冲激光器

四自由度适航仪

最大量程200N,升沉、纵摇、横摇、阻力

自航动力仪

最大推力100N

船舶试验水池 螺旋桨敞水动力仪

四自由度适航仪

随车水下PIV系统

研究所项目、成果、奖励

杰出青年

基金项目

船舶流固耦合分析(2023)

重点研发

项目

深海矿产混输智能装备系统研发(2020)

新型采矿作业模式研究及全系统动力学响应特性分析(2023)

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北极模型冰与船舶冰-水动力学性能研究(2017)

射流式自行走水下开沟原理与关键技术研究(2022)

大潜深跨介质航行体尾部矢量喷流演化及流动控制关键问题研究(2025)

工信部高技术船舶

半滑行复合前三体台湾海峡高速客货运输船(2011)

南海典型岛礁自然环境研究(一、二、三期)(2013-2023)

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

海洋环境灾害作用与结构安全防护(一、二期)(2010-2015)

973项目

国防973项目

海洋超大型浮体复杂环境响应与结构安全性(2013)

水下爆炸威力评估方法研究(2005)

科技部支撑计划

渤海海冰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及试验研究(2008)

优秀青年

基金项目

非线性水波及其与海洋结构物相互作用(2015)

科研奖项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2024)

海洋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2023)

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23)

辽宁省科技进步 一等奖(2021)

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2020)

国际华人计算力学协会研究员奖(2018)

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2017)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7)

大连市人民政府学术专著一等奖(2017)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6)

船舶工业集团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2)

兵器集团二等奖(2012)

国防科工局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

中国造船学会优秀论文(2011)

亚太计算力学协会青年学者奖(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