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中瑞高校携手谋发展 共绘海洋工程合作新蓝图 ——查尔姆斯理工大学代表团访问大连理工大学船舶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5-09-22     作者:张琦琳

2025年9月18日,船海领域顶级期刊《Ocean Engineering》的主编和副主编,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力学和海事科学学院的Jonas Ringsberg教授、毛文刚教授应邀访问大连理工大学船舶工程学院,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洽谈。此次访问旨在深化两校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学术互动,拓展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研协同创新的合作路径,为构建中瑞高校可持续合作机制搭建重要平台。座谈在海涵楼313会议室举行,由大连理工大学船舶工程学院孙哲教授主持。船舶工程学院院长张桂勇教授、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何宜谦及学院师生代表共同出席。

会议伊始,船舶工程学院院长张桂勇代表学院对查尔姆斯理工大学代表团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查尔姆斯理工大学作为北欧顶尖的工程技术类高校,在船舶与海洋工程、可持续交通、智能系统等领域享有国际声誉,是大连理工大学在欧洲重要的潜在合作伙伴。他简要介绍了参会人员,并强调此次交流不仅是两校学术对话的延续,更是推动实质性合作的关键一步。

随后,查尔姆斯理工大学Jonas Ringsberg教授全面介绍了该校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学科优势、科研平台建设及广泛的国际合作网络。他特别指出,查尔姆斯理工大学依托哥德堡港口区位优势,长期聚焦于绿色航运、船舶能效优化、智能航海系统、结构健康监测与数字孪生技术等前沿方向,形成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其力学与海事科学系(Division of Marine Technology)在国际海事组织(IMO)能效标准制定、欧盟Horizon Europe项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招生政策宣讲环节,Jonas Ringsberg教授详细解读了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硕士项目的招生政策,涵盖申请条件、热门专业方向、入学批次与截止时间、英语语言要求以及奖学金申请渠道与评定标准。紧接着,毛文刚教授就博士后招聘政策进行了专题介绍。他系统阐述了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在智能航海、船舶节能技术、自主航行系统、多物理场耦合仿真等方向的科研布局,详细说明了当前开放的博士后岗位研究内容、任职资格、岗位职责、薪酬福利体系及职业发展支持机制。

政策宣讲后,两位教授分别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并与在场师生就船舶数字孪生建模、AI在航行决策中的应用、低碳推进系统集成等热点问题展开深入互动,现场讨论热烈,反响积极。

短暂休息后,进入合作洽谈环节。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何宜谦全面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的整体办学定位、学科布局与国际化发展战略。他指出,学校始终坚持“全球视野、开放融合”的发展理念,已与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他特别强调,学校在政策、经费与管理机制上为国际科研合作提供全方位支持,鼓励学院层面开展机制化、项目化合作。

孙哲教授随后详细介绍了船舶工程学院的发展历程、师资队伍、实验平台建设情况及人才培养体系。他重点展示了学院在高性能船舶设计、海洋结构物安全性评估、绿色船舶技术、智能船舶系统集成等方面的特色研究方向,并回顾了学院与英国、马来西亚等国高校在联合科研、学生交换中的成功经验。Jonas Ringsberg教授也进一步分享了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在国际合作中的成熟模式,包括联合科研项目申报、双导师制博士联合培养等机制。他建议双方可先从师生互访、小型联合工作坊、共同撰写白皮书或合作意向书起步,逐步推进到大型国际项目合作。

最后,院长张桂勇对本次交流成果进行总结。他表示,双方在绿色航运、智能船舶、高端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高度共识,合作基础扎实、前景广阔。

此次交流活动不仅加深了两校在学术理念、科研方向与人才培养模式上的相互了解,更为未来开展实质性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双方一致认为,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与航运业绿色转型的共同挑战,中瑞高校应发挥各自优势,携手构建开放、包容、创新的国际合作新模式。

未来,大连理工大学船舶工程学院将以此次访问为契机,持续拓展与北欧高水平工程院校的战略合作,推动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国际化升级,努力打造中瑞乃至中欧在海事科技领域协同创新的合作典范,为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文图来源:张琦琳

编辑排版:张琦琳

审核校对:王运龙、孙波、张琦琳